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活用多套開源軟體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防災決策系統開發專案組長 蘇文瑞
以商用軟體打造的災害情資服務平台,功能與穩定性頗受各公部門與民眾的好評。自2016年搭配開源軟體使用後,原本較為單調的圖形介面,已進化至一目了然的動態圖像模式,讓民眾能夠快速了解天氣變化狀況。而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更將進一步導入跨平台、跨瀏覽器、基於WebGL繪製3D地球儀與地圖的JavaScript開源專案-Cesium,打造3D版本的災害情資服務平台,為台灣環境保育貢獻一己之力。
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打造的災害情資服務平台,自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之後,已成為台灣居民查詢降雨、颱風等天氣資訊的最佳管道。對經常連上該平台的民眾,應該已察覺到該網站的圖表介面,已從早期的點、線、面模式,進化到一目了然的動態圖像模式。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能夠在不增加人力、沒有支付額外費用的狀況下,讓民眾能夠快速了解天氣變化狀況,因應惡劣天候帶來的衝擊,背後正是仰賴多套開源軟體協助。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防災決策系統開發專案組長蘇文瑞表示:「災害情資服務平台上線初期,已能提供即時雨量、颱風動態等資訊,只是畫面呈現較為制式化,在閱讀上要花更多時間。近來在專案工程師引進多種開源軟體後,已能夠呈現出效果絕佳的動態圖像模式,讓各主管機關、地方政府、一般民眾等,可快速掌握當時的天氣狀況,未來我們也將導入更多種類的開源軟體,讓災害情資服務平台功能得以持續優化。」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長期扮演台灣災害防護的重要角色,主要工作為跨領域、兼具學術與實務之科技研發,透過與部會共同合作,強化臺灣在防災科技之能量。如早期台灣常因各主管機關的訊息沒有統一,而影響到整體防災、救災政策的效益,而自從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打造可統整各地資訊的災害情資服務平台後,隨即讓中央防災人員能在單一畫面中,即時掌握各地雨量與河川變化等狀況,進而能在發生災害的第一時間,協助地方政府處理各種事故。
災害情資服務平台已上線多時,頗受各公部門與民眾的好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仍然持續思考改進之道,期盼藉由改善畫面呈現方式,為資料創造出更大價值。該中心同仁平時就常接觸開源軟體,於是在2015年底開始在GitHub平台上尋找解決方案,發現D3.js資料視覺化工具,可將數值於在瀏覽器端上轉換成多種圖樣,讓資料閱讀變得更為方便,且該平台已有眾多免費範例可供使用,於是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在2016年啟動改版計畫。
蘇文瑞指出,D3.js資料視覺化工具是種能以JavaScript語言,將資料轉換成視覺圖型的利器,雖然導入初期同仁花費不少時間學習,但是當熟悉範例撰寫模式之後,只需將災害情資服務平台上的資料匯入,便可讓原本較為單調的呈現方式,變成民眾易讀的動態圖像模式。另外,我們亦使用Crossfilter.js與D3.js相互搭配,可將不同欄位數值在同個網頁中呈現,讓資料運用上更為多元化。
從2015年底開始大量接觸開源軟體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中研院及開放社群合作,運用OSM(OpenStreetMap,開放街圖)及Localwiki(地方誌)等自由而且開源的軟體,建立台灣版本的防災地方誌。這套軟體採用類似Wiki協作編輯以及開放的授權與格式,地圖是由志願者自行繪製,所以來源可能根據民眾手持GPS裝置、航照圖以及其他自由內容,或是單靠使用者由對本地認識而得,比起官方或商業組織的圖片,具備在地化的特性。
「防災地方誌要成功,勢必要仰賴當地民眾自主投入,在都會地區因民眾都很熟悉資訊工具操作,因此推廣成效相對會較好。」蘇文瑞表示:「至於鄉鎮地區,因面臨人口老化、年輕人在外地工作,所以還需要花時間在資訊工具教育上,所以還要更多時間才能見到成效。此概念若能順利在台灣推廣,將有助於讓更多民眾了解居住地的災害特性,甚至有助於帶動其他效益如觀光產業發展。」
多年前,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台灣,讓世人見到台灣地理的美麗,卻也挖掘出不少被忽略的污然與地質破壞問題。災害情資服務平台上線之後,順利匯集來自各部會的資料,對防災、救災等工作帶來更大效益,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更期望可將空照圖融入該平台中,以3D方式呈現台灣地理環境,儘早發現被人為破壞或天然災害襲擊的地區,在達成保育環境的目的之外,亦可讓台灣民眾享有居住的安全。
蘇文瑞指出,市面上3D圖台不少,但在評估導入成本與技術支援後,我們選擇導入Cesium。Cesium的功能與其他商用軟體相仿,且有很多3D模組、函數庫可使用,多年來早被眾多知名機構所採用,穩定度早就被全球用戶肯定,所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推出3D版本的災害情資服務平台,為台灣環境保育貢獻一己之力。
鑑於台灣企業、民眾習慣使用商業版本軟體,蘇文瑞認為若要打破此種現象,根本之道是從校園開始進行人才培訓,讓學生在學校學習開源軟體的開發與使用,擁有一技之長,跨入業界實際應用;而產業積極招募開源軟體之人才,正向循環,讓台灣軟體開發能量提升,創造軟實力,進而帶動台灣經濟力。